超前小導管是隧道工程中常用的支護措施之一,其作用是預支護,即在開挖前通過向掌子面及周邊圍巖注入漿液,改善圍巖的受力狀態(tài),以達到減少開挖過程中的變形和坍塌風險。超前小導管的規(guī)格型號較多,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規(guī)格型號及其特點。
1. 直徑Φ42mm
超前小導管常用的直徑有Φ42mm、Φ50mm和Φ80mm等,其中Φ42mm是最常用的規(guī)格之一。該規(guī)格的小導管重量輕,便于運輸和安裝,同時其較小的直徑可以減少對掌子面及周邊圍巖的擾動。在地質條件較差的情況下,Φ42mm的超前小導管經常被采用。
2. 長度L=1.5m~3m
超前小導管的長度一般為1.5m~3m,具體長度需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定。對于一些短隧道,可以采用1.5m的長度;而對于一些長隧道或地質條件較差的情況,則需要采用更長的長度,如2m、2.5m或3m等。
3. 壁厚t=2.5mm~4.5mm
超前小導管的壁厚一般為2.5mm~4.5mm,具體厚度需要根據設計要求和材料選擇確定。較厚的壁厚可以提高小導管的強度和剛度,但也會增加其重量和成本;較薄的壁厚則可以降低成本,但需要保證其強度和剛度滿足設計要求。
4. 間距與環(huán)向布置
超前小導管的間距和環(huán)向布置需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定。一般情況下,小導管的間距為0.3m~0.5m,環(huán)向布置為90°~180°。對于一些特殊情況,如地質條件較差或需要加強支護時,可以采用更小的間距和更大的環(huán)向布置角度。
5. 注漿孔與注漿壓力
超前小導管的前端一般需要設置注漿孔,以便于向掌子面及周邊圍巖注入漿液。注漿孔的直徑一般為8mm~10mm,間距為15cm~30cm。注漿壓力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,一般控制在0.5MPa~1MPa之間。注漿液可以選擇水泥漿、水玻璃漿或水泥-水玻璃混合漿等。
6. 連接方式與材料選擇
超前小導管的連接方式一般采用絲扣連接或焊接方式。對于Φ42mm的小導管,一般采用絲扣連接方式,需要使用配套的管件進行連接;對于Φ50mm和Φ80mm的小導管,一般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。材料選擇方面,一般采用Q235B鋼材制造,也有采用不銹鋼等材質的。
7. 其他參數與注意事項
除了上述常見的規(guī)格型號和參數外,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(1)超前小導管的外表面應光滑、無裂紋、毛刺等缺陷;內表面應光滑、無鐵屑、毛刺等缺陷;兩端應切割平整并與軸線垂直。
(2)安裝時需要保證小導管的垂直度和外露長度符合要求;注漿時應保證注漿液的配合比和注漿壓力符合要求。
(3)對于一些需要加強支護的部位,可以采用增加小導管數量、減小間距、加大環(huán)向布置角度等方式進行加強。
(4)安裝完成后應進行質量檢測和驗收,包括外觀檢查、尺寸檢測、材料檢測等方面。如有不合格項應及時進行處理,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要求。